种群数量的变化说课稿

时间:2022-12-15 10:42:09
种群数量的变化说课稿

种群数量的变化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种群数量的变化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种群数量的变化说课稿1

一、教材背景分析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第四章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种群数量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介入数学知识,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建立数学模型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自然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能力方面)。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对较强的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生物科学素养。从知识方面来说初步具备了与数学模型相关的数学知识储备,学生的生活体验也足以理解种群数量变化。所以,这堂课的学习,学生自己将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学问题归结成为数学问题,进而尝试应用建模成果去解决身边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我对课标的理解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了教学目标,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

知识目标: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血球计数器对酵母计数;尝试利用数学模型解释当地的环境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重点和难点:

重点: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 ……此处隐藏7942个字……一人的数据与其中4人 的数据相差很大,那么在计算时还算不算入小组的平均值呢?在对全班的曲线进行分析时,学生又提出:今天的实验结果与自己预期的实验结果不相符,大部分学生 预期,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最后会下降,可是本节课的实验结果,酵母菌的数量没有下降。会不会因为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不能区分酵母菌的死、活,影响了 实验结果?还是培养时间不够?如果不断的增加培养液的体积和培养空间,酵母菌的数量是不是会不断的增加?

在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学生的问题中对模型进行了分析。

五、实验教学的体会

1.通过实验方案的改进,将实验的重要环节、最核心的部分集中一节课呈现给学生。增强了本实验的可操作性。

2.让每个学生亲身经历尝试建构数学模型的完整过程。

在课堂上学生对于计数、分析实验结果提出的问题。我相信如果不是学生走进实验室亲身经历,是提不出来的,正是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灵感,使学生的思维更深入。

3.课前教师要进行充分的预实验,才能对出现的问题处理得当。

让每个人都绘制一条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并分析个人数据与全班数据的差异,这样对于数学模型的理解会更深刻。

5.用美蓝进行染色后在计数活菌的数目,实验结果更接近酵母菌的真实变化规律。

专家评价

这节课是一节很实在的课,值得全国各地教师借鉴。体现了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对于实验教学的理解到位,流露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中。在对实验方案的改进时 注重了实验科学性和实验效果的探索,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底蕴。这个实验不是几天可以摸索出来的,能够看出平时真的踏下心来做事而且不断地改进、完善着自己的 教育教学工作。

《种群数量的变化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链接